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文献 >> 正文
    • 政策文献

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11-02    浏览次数:

           山东省教育厅等 11 部门
       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
       计划( 2023 2025 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教育(教体)局,党委宣传部、网信办,检察院,团委、妇 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文化和旅游局(新 闻出版广电局),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 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 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教体 艺〔2023〕1 号)、《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山东省精 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鲁教组发〔2022〕1 号),进一步拓展 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加快提高我省大中小学学生心 理健康工作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全环境立德树 人,坚持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提升能力、系统治理的原则,积 极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 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 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积极培育学生热爱 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 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 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编写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手册。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将心理健康教 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或限定选修课。普通高校开设心理健 康必修课,设置不少于 2 个学分(32—36 学时),鼓励高校开设 多样性、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形 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校本课程。每两年组织开展1次 省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加强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 领作用。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班团队、校园文 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载体,中考、高考等重要时间节 点,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全环 境立德树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月、“5.25” 心理健康主题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增长心 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二)规范学校心理筛查预警防控。
3.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小学高年级以 上学生,每学期开展 1 次全员心理筛查,建立完善“一人一档” 学生心理档案和档案转接机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县级教育行 政部门要统筹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心理测评工作,指导学校科学规 范运用测评结果。高校要完善心理测评筛查方式,优化量表选用, 注重对测评结果的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根据教育部等部门统一 部署,做好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评工具推广使用工作。以县级 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为单位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确 保信息安全。
4.加强区域心理健康监测。依托省级学生心理发展服务中心, 建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每年选取部分县(市、区)开展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监测,及时通报各地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5.提升学校心理咨询辅导能力。2023 年底前,中小学要全 部建立心理辅导室,高校要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规范 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按规定开放运行。建立健全心理健 康辅导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 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提供系统专 业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
6.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在高校院(系)开设心理健康工作站, 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宿舍安排心理信息员,建立健全工作机 制,推动高校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 络,中小学建立“学校—班级—宿舍”三级工作网络,及时精准 开展预防预警、咨询服务、帮扶干预工作。以市(或县)、高校 为单位建立学生心理援助热线。2023 年启动实施高校心理健康 工作体系试点校、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试点县建设项目,定期遴 选推广优秀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7.精准开展干预。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心理 危机干预工作方案,严格规范干预流程,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干预 工作。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按照“一人一策”实施干预,定期追 踪、持续关注,必要时按程序进行转介。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校 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配备有资质的医师与心理治疗师, 及时干预转介。
(三)强化多方协同的心理危机处置。
8.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建立教育、网信、公安、卫生健康等 部门协同机制,推动资源信息共建共享,形成心理知识普及、心 理问题筛查预警和转介干预、就医复学、突发事件处置善后等工 作合力。2023 年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省级专家库,定期开展 案例研讨,根据各地各校需要参与指导严重心理危机个案处置。
参照上级做法,建立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复学机制。探索建 立针对患有精神或严重心理疾病且无力救治学生的救助机制。
9.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辅导员、班主任 等教师全员家访和沟通联络制度,推动家长回访全覆盖,突出对 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了解,及早掌握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 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提前做好防范化解措施。指导中小学 家长委员会关心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提醒家长与学生进行更科 学、更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学校会同家 长制定干预方案、商定任务分工。在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倾 向等严重心理危机时,学校及时协助家长送医诊治。
10.构建医校协作机制。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精 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定点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 教育、筛查干预等工作;精神卫生机构为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干预 提供专业支持指导;建立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转介就医联系机制, 实现“点对点”就医入院,减少等待时间,保护学生隐私。
(四)统筹工作平台和力量建设。
11.建立省市县三级发展服务平台。根据工作需要,增设 2 —3 个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 家委员会。加快学生心理健康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优质 资源聚合共享。2023 年底前,市、县两级按照《市(县)级学 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22 年)》,全面建成本级 发展服务中心,为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搭平台、聚资源、推 经验,提供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
12.建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校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4000 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 2 名, 鼓励有条件和需求的高校逐步提高至 1:2000。每所中小学至少配 备 1 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 研员。建立我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等级制度,畅通发展渠 道,形成与岗位任职、职称评聘、工作考核相衔接的专业发展制度 体系。完善培训培养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 计划,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举办系列论坛活动。2023 年起, 每两年举办 1 次全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
13.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等群体心理工作能力。建立以心理 健康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全省高校辅导员岗位知识测评制度,2024 年在全省施行。推广使用《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 《山东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手册》《山东高校辅 导员谈心谈话工作手册》等。加强对高校辅导员、中小学班主任、 学科教师、研究生导师、学生骨干等各类群体的心理健康基本知 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问题的能力,支持专业 医疗机构参与心理健康培训,提供专业支持指导。
14.推进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儿 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及专 家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设精神(心理)门 诊。2023 年底前,4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30%儿童专科医院、 30%妇幼保健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民政、卫生健康、共青 团和少先队、妇联等部门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 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开通心理服务热 线的各部门、机构要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加大宣传推广,更好地 为青少年儿童和学生家长提供专业化服务。
(五)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
15.坚持德智体美劳协同育心。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 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推动建立心理与德智体美 劳协同育人模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时代新人风采展示系列活动,活跃校园 文化生活,推动普及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引导 青少年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自觉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优 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 校外培训负担。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 求,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组织开展普及型体育运动,保 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熟练掌握1— 2项运动技能。
16.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家长学校、网上家庭教育 指导平台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制定出台《山东省 家庭教育工作指南》《山东省家长学校建设标准》,编写宣讲读本,
组织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开展宣传宣讲,为学生家长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和育儿技巧,推动改善亲子关系。
17.营造健康成长环境。检察机关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 全面推行督促监护工作,会同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深入推进未 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区建设。省文明办指导推动各地加强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建设。教育、宣传、网信、卫生 健康、广播电视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 和渠道,组织创作、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普及宣 传心理健康知识。网信、广播电视、公安等部门,加大对网上非 法有害信息和违法出版物的清查治理力度,全面治理校园及周 边、网络平台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食品、玩具等,营造关 心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政府履行教 育职责评价和高校绩效考核,纳入文明校园创建评估体系,纳入 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各地各高校要切实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严格责任落 实,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注重协同联动 。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省市县三级 相关工作部门要加强协同联动、沟通协作,积极建立省级统筹、 市为中心、县为基地、学校布点的学生心理健康分级管理体系, 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
(三)落实经费投入 。各地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 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应将所需经 费纳入预算,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